关于此书
在一次上历史课,讲苏联工业化的时候提到了 Behind the Urals 这本书(以下简称 BTU)。它是一本由感受到了经济大萧条,只身前往苏联献身建设 ‘新社会’ 的美国社会主义者所撰写的回忆录。记录了一个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侧的工业重镇马格尼托尔斯克(Magnitogorsk)的建成,以及辛劳在此的人民。他们并非都是苏俄人,还有些许外国人,当然美国人很是稀有,更多的是欧洲人,比如波兰人。他们有的是为了工作而来,也有的是为了食物而至。但能让他们凝聚在此的,是对建设一个从未有过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一枪热血。
计划
在写真正的读书笔记之前,我想先简单梗概下当时苏联的情况然后在开始写笔记本体。希望我能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记录完这一整本书。在这一篇里面只会包含一些非常基本的背景概要,而更详细的介绍可能会写成插曲。
动荡的苏联
苏俄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布尔什维克党主席列宁(苏俄打多了的我这里一开始打成了苏宁)时日不多,因为列宁没有,或者说没能指定布尔什维克党的接班人,而导致党内有些许为了成为党主席而竞争的人。斯大林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斯大林赢得了政治斗争后,出于诸多原因,废除了列宁的新经济计划(New Economic Policy, NEP)进而进行集体化与工业化,被称为 The Great Turn.
The Great Turn
苏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凭借沙俄统治下的底子尚可称为欧洲一强国。但其工业十分落后,备受依赖的农业也并未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而斯大林又想要快速发展苏联的工业,使其现代化。进而能让苏联步入世界之巅,取得安全感也保证和平。斯大林想要快速发展苏联的理由如下。
1. 增强国防力量
斯大林深知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国家,就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如果被卷入了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中,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无法产出足够的武器。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仇视着苏联,并有可能在苏联局势尚未稳定的情况下入侵。在 19 世纪 20 年代,苏联内有强烈的对战争的恐惧。并且在 30 年代,斯大林越来越认为苏维埃会遭到攻击。
2. 实现自给自足
斯大林期望苏维埃减少对于西方的依赖, 对于重工业产品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3. 增加农作物产量
斯大林想要结束苏联经济上过分依靠落后的农业的国情。在沙皇统治时期,曾发生过因为农民无法产出足够多的食物而导致国家处于动荡之中。
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仇视着苏联,并有可能在苏联局势尚未稳定的情况下入侵。再次情况下,苏联需要快速武装起来。而奉行 “政府控制下的自由市场交易” 的 NEP 明显力度不够大。
4. 向社会主义前进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主义建成需要国家高度工业化,且主导阶级为工人阶级。1928 年,苏联仅有 20% 的人口是工人
5. 证明自己
作为刚上任的党主席,斯大林也需要证明自己作为布尔什维克党主席的实力,与列宁并驾齐驱。这使他的经济策略变得十分重要。如果他能成功将苏联转型为一个工业强国,他也可以名垂青史。
6. 改善生活水平
为了与西方抗衡,苏联不仅需要提升自己的工业水平,也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共产主义的生活应当让人们享受,让西方国家的人民羡慕,意识到工人阶级理应享受到的的生活质量。
结语
了解一个国家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特别是这些有着独特历史的国家,比如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共产主义苏联。当然没有一个国家不是独特的,这也使得历史变得格外有趣起来。
除另有声明外,本博客文章均采用 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